欢迎来到专业的天纬文档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工作要点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研究 (完整)

时间:2023-04-18 20:24:03 来源:网友投稿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研究【摘要】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金融业的网络化建设几乎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研究 ,供大家参考。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研究

  【摘要】数字经济的核心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其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金融业的网络化建设几乎与互联网的兴起同步,是探索数字化最早、数字基础设施最完善、数据资源最丰富的行业之一。金融业要主动拥抱数字经济重要发展机遇,在严防风险的前提下率先推动数字化改革。

  【关键词】数字经济;金融业转型

  按照普遍接受的定义,数字经济是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效率提升和经济结构优化的重要推动力的一系列经济活动。数字经济已深度融入经济社会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以四大国有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代表的我国金融业借数字经济的春风实现战略转型已是迫在眉睫。

  一、数字经济的本质

  数据成为驱动企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互联互通得以实现,数据量呈爆发式增长。全球数据增速符合大数据摩尔定律,大约每两年翻一番。庞大的数据量及其处理和应用需求催生了大数据概念,数据日益成为必要的战略资产。数据资源将是企业的核心实力,谁掌握了数据,谁就具备了优势。对国家也是如此。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而且是最为关键的生产要素。数据驱动型创新正在向科技研发、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扩展,成为国家创新发展的关键形式和重要方向。

  数字素养成为消费者的新需求。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对多数消费者的文化素养基本没有要求,对劳动者的文化素养虽然有一定要求,但往往局限于某些职业和岗位。然而在数字经济条件下,数字素养成为劳动者和消费者都应具备的重

  要能力。因此,数字素养是数字时代的基本人权,是与听、说、读、写同等重要的基本能力。提高数字素养既有利于数字消费,也有利于数字生产,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和重要基础。

  供给和需求的界限日益模糊。传统经济活动严格划分了供给侧和需求侧,一个经济行为的供给方和需求方界限非常清晰。但是,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供给方和需求方的界限日益模糊,逐渐成为融合的“产消者”。在供给方面,许多行业中涌现出新的技术,能够在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用户需求,不仅创造了满足现有需求的全新方式,也改变了行业价值链。相应的在需求方面也出现了重大变化,透明度增加、消费者参与和消费新模式的出现,使企业不得不改变原来的设计、推广和交付方式。

  在数字经济的浪潮下,金融业需要积极抢占数字经济的高地,并通过依托打造大数据场景的方式,实现对金融产品的相互赋能和实力竞争。数字经济推动了企业竞争方式的转变,即从原有的企业与企业竞争转化为产业链、生态圈以及数据链的竞争方式,金融业应该积极探索数字化转型方式,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以大数据为驱动支撑,适应客户需求的深度变革,实现运行效率的大幅提升。

  二、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业转型升级的瓶颈

  金融业数字化转型利用大数据、云计算、机器学习等新型技术,有效降低了金融服务的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增加了金融服务的对象,其对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和提升金融发展的公平性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但与此同时,一些新的问题也困扰着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发展。

  ⑴意识瓶颈。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目前还是一个全新的领域,存在对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中应遵守的伦理道德规范认识模糊、伦理意识淡薄的问题。一方面,金融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金融伦理素养提升上的挑战。从业人员的后续培训以专业技能为主,金融职业道德教育相对较少,加上企业文化的影响等,杜绝金融从业人员在开展金融活动时违背职业伦理道德,采取非正常手段,违规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挑战非常大。另一方面,金融服务对象自身金融伦理素养提升上的挑战。随着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员被纳入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活

  动范围,金融活动参与者缺乏基本的金融专业知识,不懂基本的金融规矩,时常会在金融活动中违反金融伦理规则,从事不正当的金融活动,给他人、社会和自身造成损失。

  ⑵制度瓶颈。金融业数字化转型运行不但需要良好的法制环境,也离不开有效的制度保障。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非常迅速,但是目前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发展中相关制度却相对滞后,主要表现为:部分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市场准入门槛过低,有些领域甚至没有相关制度规定:已出台的一些制度随着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的出现不能及时跟进,原有制度无法有效规范数字金融主体行为。虽在不断积极推进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但仍面临着新领域、新业态等带来的完善相关法规体系的建设需求,以及相关政策、法规协调等挑战。

  ⑶监管瓶颈。金融体系的良好运行离不开科学的监管体系,我国传统金融监管体系主要是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分业监管模式。在分业监管模式下,监管主体的监管行动是根据细分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业务来确定的,不同的监管机构只针对某一具体金融产品或金融业务的风险加以预防和规制,监管主体之间缺乏必要的信息共享机制,监管行动的一致性难以形成。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具有明显的跨界特征,需要多部门综合监管,传统金融监管无法对其正常发挥作用。当前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对监管主体、监管制度、监管方式都带来全新的挑战,适合的科学监管体系完善的挑战都迫在眉睫,避免导致金融数字化转型领域监管失灵,引起数字金融活动失序。

  ⑷技术瓶颈。金融业数字化转型的健康发展离不开科技核心的有力支持和驱动,推进金融领域数字化转型既需要技术的持续创新,也需要不断提高民众的数字使用技术,科技创新与金融创新是双向互动的关系,界定、分析决定商业进程的发展趋势与技术是非常大的挑战。技术创新已成为竞争差异化的关键,是许多产业转型的关键,随着颠覆性技术的不断引进,技术变革的步伐继续加快,即使是最具创新性的企业和技术决策者也必须跟上这一步伐,商业生态系统的自动化正在迅速发展,以减少摩擦和建立动态连接。

  三、数字经济背景下金融业转型升级对策

  互联网和科技并没有改变中国传统银行的风险分析框架,其所面临的金融风险仍然是系统风险(宏观经济风险、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和市场风险等)和非系统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向等)。在风险分析框架没有本质改变的情况下,中国传统银行IT转型可从外部、内部和底座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外部与新兴数字经济平台合作,开发全新的金融产品,增加线上业务机会,着力降低资金成本,增加客户粘性,摆脱单纯的利差盈利模式。二是,内部面向线上线下打通业务,实现存款、贷款、投资等交易服务与数据服务互联互通。三是,作为底座的IT底层技术升级换代,开发模式向敏捷研发方式转变,从而确保以更低的成本进行更加高效的运营。

  金融的本质是利用信息进行风险定价并促成交易,金融业是信息处理行业,高度依赖科技发展。金融业的网络化建设几乎与互联网的兴起同步,是探索数字化最早、数字基础设施最完善、数据资源最丰富的行业之一。金融业要主动拥抱数字经济重要发展机遇,率先推动数字化改革。

  ⑴加强业务创新,积极发展数字金融产业。要推动金融机构塑造数字思维、制定数字化发展战略,推动科技企业加快金融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构建安全可控的金融供应链。在前期开展金融科技应用试点、支持科技公司和金融机构合作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提炼行业性、全局性的应用方法和实施策略,提升金融和科技的融合应用能力,打造富有竞争力的数字金融产业体系。进一步深化金融标准化战略,加大数字产品服务标准供给,发挥标准在产业发展中的保障、支撑和引领作用。

  ⑵推动业务转型,实现服务和数据互通。实现服务和数据互联互通的核心在于“以客户为中心”,就是要从客户体验的角度、去设计和优化业务。传统银行可以从三个层次由浅入深的优化业务:第一层是以用户体验模型为标志,建立起银行统一、专业化的用户界面框架和设计标准;第二层是以便利客户服务为目标,打破部门壁垒、系统边界,从企业级角度整合渠道、规划产品、优化流程,通过流程能力带来业务改进和客户满意;第三层是打通客户数据形成统一的产品视图、运营视图、客户视图、渠道视图、信息视图、风险管理视图等集约化的银行服务“价值网”,力争为客户建立更便捷、更舒适的金融服务环境。实现传统银行业

  务优化的一般路径是,通过重构灵活可装配的产品工厂对传统核心系统进行瘦身,将非账务业务从核心剥离出来使得银行紧耦合的流程服务解耦。建设银行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过程中,通过统一数据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和数据字典,实现了营销、定价、风险计量等数据以服务的方式与核心产品服务互联,完成了数字化转型的系统闭环。

  ⑶完善制度建设,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要加快数字金融领域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规则的制定,构建权责匹配的监管体系;强化金融机构主体责任,引导合理运用智能技术,不断满足公众多样性需求;结合数字金融产品特点,健全相关业务操作规范及内控制度,坚持金融为民,让金融科技成果更好惠及包括老年人、农村居民等在内的广大群众;对于依赖传统金融服务的部分特殊群体,可在保留传统线下服务的同时,加强金融知识宣教,提高整个社会的金融素养,防止“数字鸿沟”,同时唤醒低收入、低学历和农民等群体金融消费者权益

  保护的意识。

  ⑷优化管理创新,加强数字金融监管。一是守住金融业务必须持牌经营的底线。建议在中央和地方金融部门网站向社会公示所有持牌金融机构信息,让非法和合法、持牌和非持牌一目了然。对于违规主体开展属于金融的经营活动,要果断采取措施,如不予分配互联网协议(IP)地址、开户、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等,媒体、网络平台等不得为非法金融产品提供宣传服务,对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二是对同一性质金融产品实行“一致性”监管,坚决防止监管套利。既要管“无照驾驶”,又要管“有照违章”,对于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的金融新业态,由金融委指定监管主体,各部门信息共享、密切合作,强化穿透式监管。三是加强行为监管。金融科技公司的行为绝大部分通过算法实现,建议强化基于算法的行为监管,在算法模型中构建监管要求、道德伦理和反垄断等方面的监测机制。四是积极发展监管科技。推动监管和科技融合,利用数字化技术实时采集风险信息、抓取金融业务特征数据,解决监管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监管模式由事后向事中转变,提升监管效率。全面探索实施金融科技创新监管工具,实现对数字化金融创新行为全生命周期的包容审慎监管,破解因规则滞后带来的监管空白、监管套利等问题。

  ⑸建立新一代金融业IT营运模式。在数字化的今天,大多数金融机构都在致力于研究如何采用颠覆性技术来实现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上的创新,进而实现金融机构经营的数字化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首席信息官(CIO)和信息科技部门承担了比以往更多的责任和业务期望,一些CIO采用了混合的IT营运模式;甚至在传统IT部门外创建独立的数字化部门的方式,来满足不同的业务模式的信息化服务需求。但这些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当今的金融机构需要的是一个全新的IT营运模式,以满足快速、多样化、综合化的经营需求。

  毕马威于2014年首次引入了下一代IT营运模式,包括三个全新的IT角色:经纪、整合和协调。这不仅仅是“计划、构建和运行”组成的传统功能性组织架构下IT营运模式的一个新名称,更是一个强调通过经纪、整合和协调三种IT角色实现IT和业务紧密协作共进新型IT营运模式。这种IT营运模式可以灵活的、快速的支持基于业务、产品平台或渠道上的各种定制化发展需求。对于大多数金融机构来说,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业务需求快速变化且不断增加,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研发模式的变化,使得当前最主要的问题已不是该不该进行IT营运模式的转型,而是如何转型,如何将新的营运管理模式有效落实到实处,通过IT营运模式的转型来适应数字化时代对金融机构业务的影响。而IT营运模式转型最大的挑战是如何落实围绕新一代营运管理转型而产生的组织架构和管理方法的变革。首先,IT部门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IT组织在金融机构中的定位,确定变革目标;其次,IT部门需要制定新一代IT组织架构、职责分工和恰当的变革管理方案,使IT通过标准化的服务管理对外服务和计算成本;然后,基于组织架构变革方案,设计新一代IT管理相关的流程和方法,加强IT与业务的协作能力;最后,制定一个合适的绩效考核方案,以确保IT营运管理转型的有效落地。

  参考文献

  [1]华勇.探讨数字经济浪潮下地方金融业转型升级的思路与建议[J].全国流通经济,2021(19):157-159.

  [2]魏巍.浅析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路径——以中部地区A市为例[J].新西部(上旬刊),2020(11):114-116.

  [3]顿红.数字经济时代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路径探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20(10):12-13,16.

  [4]王彩.数字经济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研究——以绍兴纺织产业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9(7):23-26,33.

  [5]中商产业研究院.2021“十四五”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景及投资研究报告[J].2021-05-17,

推荐访问:县域金融服务数字化转型研究 数字经济背景下我国金融业转型升级研究 金融业 转型 升级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