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天纬文档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工作要点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正文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0篇

时间:2022-05-25 17:03:04 来源:网友投稿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10篇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1

  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七年级(1)(3)(4)(5)(6)班的道德与法治课和(7)(8)班的心理课,现对本学期教学工作做以下总结:

  一、立足学生实际,稳扎稳打,反思与探究

  经过上个学期的打磨后,我们在利用教材和教参、以及结合学生实际等方面更加有效地结合。通读整本书后,发现脉络紧随学生的成长和活动范围,青春期后的生理变化、心理变化引起的男女性相处中遇到的朦胧情感、情绪情感的变化,随着学生进入新集体后与他人、集体相处,作为社会的一员学生要树立法律意识,学会遵法守法用法护法。第一单元和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所以对于学生来说会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第二单元的情绪和情感相对于学生而言比较抽象,所以需要采用案例分析和对比教学法来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他们最常混淆的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情感的种类、情绪和情感各自作用,最难理解的有情感的作用、怎么传递正能量。第三单元是学生学习最困难的一个单元,里边有些内容是重叠的、字句比较晦涩难懂绕口,所以在区分和背诵方面学生很反感,比如个人意愿、角色冲突、集体旋律、共同愿景等等。第四单元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和最后一框我们与法律同行相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比较抽象,其他内容学生比较喜欢探究。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我们整个年级存在几个问题:

  (1)逐步出现两极分化趋势——优秀生积极性强,学习氛围浓烈,多问老师多做题多背书;中层生一直处于被动情况,学习氛围一般;学困生厌学情绪很严重,有时候甚至连笔记都不做,需要继续督促,因此辛苦我们班的各位组长们。

  (2)虽然经过一学期的学习,但对于材料分析题,很多学生还是按部就班,只回答书本答案,较少同学会结合材料分析问题,回答不够完善。

  (3)在题型判断和抓关键词方面还是把握不到位或者是根本不抓,因此,我们还需要下苦功夫,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多启发多讲多练题。

  (4)除了懒惰因素外,学生还存在背诵困难问题,需要给他们整理资料和给他们背诵诀窍的情况下才能逐步推进。

  (5)分层次教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对于尖子生的培养力度不够,在平常教学中我们为了减轻学生心理负担习惯性地给学生划分一些重点背诵的内容,无形中会给学生一种误导——其他知识点没那么重要,而且给学生练习的题量不够,学生在读题和解题方面有待提高。

  二、及时充电,向名师学习

  这个学期感谢教研室组织的名师送教活动的开展,经过培训后,我发现在教学上还可以做一些新的尝试。比如在学生考试后,可以通过对学生的单项题、非选择题进行等级分析、答案分析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针对性的学习建议。比如题和卷面难度系数的计算、成绩ABCDE等级的划分。比如针对背诵比较好的优生,可以通过教给他们刷题的方式来增加学生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优生的解题和读题能力。比如针对复习课的知识梳理方面,可以通过思维导图、希沃助手来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和效果。此外,因为坚持第二个学期让学生用手势来表明自己的判断和用“表达错误”“与题意无关”“绝对性错误”作为说明理由。在课堂上进行巩固练习时,这能够及时反馈学生学习情况,也能提高课堂效率,现在学生已经习惯地遵守它们。经过专家的指导和个人的实践后,我发现以上方法是很实用的,能够减轻教学负担和学生更加轻松、自信地学习道法。

  三、任重道远,对于新教材的把握有待加强

  本学期与我一同担任七年级道德与法治的还有另外两位老师,我们都是年轻教师,所以在教材的把握和研究方面深度和广度是不够。虽然我们三个老师遇到自己困惑的时候也会在我们的里边进行交流和分享,但是在段考和月考、期考使用外校试卷后,我们发现在设置问题、组织答案方面会存在不全面或者说三个人的概括不一致,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都没办法确定答案是否正确。所以半知半解的我们判断一些教学资源上会存在偏差或者给学生增加了一些多余的负担。这也是我一直以来所烦恼的事情。新教材与老教材无论是表述上还是内容上都有所不同,网上的资源也是各有各的表述,所以在教材的使用和教研、各样教学资源甄别方面,我个人觉得我们七年级是非常迫切需要老前辈和名师多给我们指导和帮助的。

  四、勿忘初心,继续努力

  综上所述问题,我将努力改进,并进一步寻找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多进行指导,开拓他们的思维视野。因此今后努力的方向:

  1.积极参加各类型的教育教学培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2.公平公正对待每位学生,恩严并济,提高他们的自信。

  3.充分发挥本学科的教学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4.读透读薄教材,熟悉课程标准,把握单元、课时之间的内在联系,抓好重难点、疑点,有层次性地给学生精炼的习题。

  21世纪,教育的世界未来教育形式我们还更应该接受更多的挑战,有挑战就有机遇,才能更进一步提高自己。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2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教育作为基石工程,着力于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为此,国家历时三年进行了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修订并于日前隆重发布,为深化义务教育改革赋予了纲领性的教学遵循。笔者认为,要落实《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需做到“三个注重”。

  注重课程素养培养

  新修订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强调学科核心素养,义务教育新修订课程标准突出课程核心素养,内涵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远。各课程标准以核心素养为纲呈现课程目标,以主题、项目或活动组织课程内容,强化学科实践和跨学科实践,驱动教学内容与方式的深层变革。

  这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就深刻地体现了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标准》整合小学原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和初中原思想品德为“道德与法治”,进行九年一体化设计,课程育人的系统性、体系化、整体化得以充分彰显。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关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设计了课程在同一核心素养指归下不同学段的“学业质量”标准,并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方式加以实践性呈现,形成一个完整的课程闭环链条,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全过程、全方位、全要素培养。

  注重课程融合实施

  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课程融合是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的一大特点。因此,“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一个重要的原则,《标准》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教学,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

  在教师“教的方式”的变革上提出了一些重大的有效举措,《标准》倡导“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等综合性教学活动”,注重真实情境的创设,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促进知识结构化;在学生“学的方式”上,更要注重“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突出实践,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探究活动,经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体会学科思想方法。

  为此,广大教师要充分利用“跨学科学习”任务群,加强横向学科间相互关联、有效配合,突破学科边界,探索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课内外学习有机融合,带动课程的综合化实施。

  注重学段有机衔接

  课程实施不能用割裂的方式,要“关注学生认知发展特点,强化教材学段衔接”。新修订《标准》特别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注重幼小衔接、小初衔接、初高衔接,依据学生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把握课程深度、广度的变化,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进行课程一体化设计。

  “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教学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强化一体化设置,促进学段间的衔接,提升课程的科学性、系统性,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循序渐进地奠定基础、做好准备。

  为此,课程实施中,要力避“铁路警察思维”,把教育教学的所有元素统筹起来,对孩子在不同年龄段的认知水平科学研判,靶向精准、有效融合。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3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区小学学科研训计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课程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品德课“看图画、教课本”的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学目标,进一步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局。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

  (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1.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

  2.继续深化市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

  3.系统学习德育教育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

  1.加大生本理念的学习与思考。深入学习课程标准以及其他教法内容,对小组合作学习以及学生自主展示评价交流情况进行研究,真正在课堂放手学生体验、探索、发现,互相启迪,自主生成。

  2.加强对生本活力课堂流程的反思改进。借助区“一师一优课、一课一”活动、专题课例研讨等形式,加强对德法学科“活动体验式”和“问题探究式”教学策略的再学习和再落实。

  3.通过听课、评课、教学问卷调查等多种评价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四)夯实传统教研,加强创新教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1.继续落实教研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详案要求环节清晰,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内容详实,问题设计适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简案实用、有效;认真设计学生作业,做到要求严格,指导有方,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

  2.扎实推进学科问题研究,有效组织针对性强的主题教研活动。

  3.认真学习区关于德法课程资源区域化整理项目研究方案,深入解决区域品德教育突出问题。

  (五)强化教师梯队发展,提高整体教师专业水平

  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区“工作室”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优质资源,以点带面,积极培养对象,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独立研究能力、独特教学风格的专业团队,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六)注重素养综合评价,培养学生良好品德修养

  不断完善本学科学业评价体系。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内容、评价形式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逐步实行课后行为跟踪评价,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三、活动安排

  九月:

  1.制订并传达本学科教学教研工作计划,组织德法教材培训活动;

  2.学期初教学业务初查;

  3.参加省德法学科培训,做好部编教材道德与法治的校级培训工作;

  十月:

  1.组织推门听课、开展课堂教学研讨;

  2.组织参加德法学科研究共同体专题研讨活动;

  十一月:

  1.参加区“送教”活动暨德法学科教学研讨会;

  2.组织参加学校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3.组织不同学段质量抽测调研;

  十二月:

  1.组织参加区德法学科研究共同体专题研讨活动;

  2.校常规调研,抽查课程执行情况;

  3.组织学科作业展览;

  4.组织参加区优质课评比活动;

  一月:

  1.迎接学期末教学调研;

  2.总结本学期教学工作,制定下学期工作计划。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4

  阳光春日,万物欣欣以向荣。在这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好春光里,第五片区道德与法治研修活动带着学生对知识的探究、老师对课堂的精心设计在潘南小学展开。

  首先,非常荣幸能够在这次片区研修活动中出课,在磨课的过程中由衷感谢耿校和赵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能够找到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能有针对性地逐步改正自己的教学,让自己成长和进步。通过此次出课,我对“学为中心,素养为本”的教学宗旨有了初步的认识,正如耿校所说教学就是“唤醒和激励”,要唤醒学生,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教师本身就要做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人,能够以自己对学科的热爱感染学生,而不是以教师的思维牵着学生走。学生“负责任,有爱心的生活”这一学科素养的提升,不是靠教师的知识灌输就可以实现的,而是以问题为引导,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在表达中对比思考。此外,老师作为一个引导者,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提升,而不是流于重复学生回答这样浅层的阶段,这种课堂的掌控需要在平时的课堂中磨炼。

  其次,我认真观看了巩老师和胡老师的出课,两位老师在教学时都充满对教学的热情和对学生的热爱,对教学环节的把握都非常明晰,了然于心。巩老师在课堂上化作纸精灵,为孩子们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话色彩的课堂,在教学时将生活中浪费的纸量化,让学生对浪费有直观的认识,让孩子在与纸精灵的互动中懂得节约纸、爱惜纸。胡老师在课堂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浪费行为出发,思考纸浪费带来的危害和节约纸的好方法,最后倡议书的处理让孩子们能够做节约纸的宣传员,更好地节约用纸,让思想变为行动。

  最后,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是课堂的主人。没有完美的课堂,但好的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学习后实践的主动性,让学生在问题中思考辨析,在问题中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5

  本学期我承担五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学工作任务,为了不断提升自己的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制定本学期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为指导,使道德存在于儿童的内心,使法治原则为更多儿童所了解和遵守,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懂法守法,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社会规则,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将一如既往地扎实落实思品学科的各项常规工作,提高教学效率,同时加大学科科研力度,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科建设。

  二、常规教学

  ㈠教学目标

  1.通过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的教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增多,让孩子们按照自己的想法如何正确的安排课余生活,合理规划课余生活,遇到问题,能真诚坦率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和谐,远离烟酒,拒绝毒品,提高防范意识。

  2.通过第二单元《我们是班级的主人》的教学,帮助孩子们建立集体观念,学习做好班委,负责组织参加学校的一些活动,为班级和同学服务,共同商定班级事务。从而培养孩子们初步的集体意识和自主管理意识、责任意识。

  3.通过第三单元《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的教学,引导孩子们了解我们的幅员辽阔的国土,共同生活着56个民族,组成了中华民族大家庭,虽然生活环境、文化习俗等都有差别,但是我们彼此尊重,互帮互助,成为相亲相爱一家人。

  4.通过第四单元《骄人祖先灿烂文化》的教学,让孩子们爱祖国民族瑰宝美丽文字,了解祖国的古代科技,认识源远流长传统美德,为伟大祖国感到骄傲自豪。

  ㈡教学资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根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和本套《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写指导思想,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4.让教师和学生走进教材,保持教材的弹性和广泛适用性

  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真实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从而将各地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都纳入课程资源体系,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

  ㈢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班学生共有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孩子经过四年的学习后基本懂得了学校生活规则,初步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多数学生文明有礼貌,能遵守课堂学习规定,能积极学习,能安全健康地学习生活。还有少数学生比较顽皮,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课堂上、集体活动中不能很好地约束自己,甚至个别孩子有模仿社会上不良言行的现象。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现有情况调整教学,用不同的方法开展教学,激励所有孩子努力学习。

  ㈣教学方法设计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以孩子们生活中的现实问题为抓手,以实际生活案例为依托,突出正面引导,让孩子们在学习中体会到法治让生活更美好。

  4.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5.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6.领略大自然的美,了解社会的繁荣,培养学生的环境素养。

  7.根据小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和认知特点,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采取由浅入深、由近及远、循环往复、螺旋上升、形式多样等方式,引导孩子们通过学习,从不同角度、侧面感悟和践行核心价值观。

  8.课程中积极发挥绘本生动活泼、有趣有启发性的作用,引导孩子们通过自主阅读、小组讲述或者表演等形式,自然而然地懂得其中蕴含的规则、法理等,使教学从课堂延伸到学生更广阔的生活领域,做到实实在在的知行合一。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6

  一、基本情况

  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共有12名教师,在开展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以及教研的基础上,关注各年级学生成长差异,开展课堂教学实践,共享优秀资源,分享教学成果,在研讨中挖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路径,找寻提升学科德育的实效性。不足在于,由于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大多为兼职教师,如何集中大家的精力抓效率做好教研工作,是教研组工作亟待攻克的难题。

  二、指导思想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研组将围绕学校工作计划、教导处工作计划,结合新三年发展规划,以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和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及《xx教育综合改革方案》等重要文件、习近平总书记318讲话精神等为指引,不断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专业意识,努力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深入贯彻学校“快乐课堂”理念,依托上理工附小教育集团,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以学科项目推进为抓手,进一步推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和评价水平。

  三、教研目标

  1、立足课程标准,以统编教材实施为契机,制定适切的教学目标,合理划分课时,研究教法,提升教学实效。

  2、立足教学目标,重视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促进教学与评价的融合,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设计有效学习活动,在达成教学目标的同时解决学生成长共性问题。

  四、具体工作及措施

  在明晰“快乐课堂”的教学特征的基础上,继续开展专题研讨,立足单元关注整体设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加强校本教研过程管理,增强学科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构建良好的学科教学教研氛围。

  (一)加强学科知识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1、继续进行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

  2、继续深化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

  3、系统学习学科本体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二)深化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快乐课堂

  1、有序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统编教材的实施,认真研读、加强教法与学法的研究,通过区、集团、学校三级教研体活动,将“四史教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到学科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堂教育在加强和改进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主渠道作用。本学期,利用道德与法治学科周活动,积极探索,全面推进道德与法治学科建设。

  2、聚焦“‘双线’教学的融合性实践”这一主题,加强双线教学衔接。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是一个整体。教学目标一致,教学方法互补。前者要为后者留出一定的空间,包括作业等,重在提示要求,具体安排可以留给教师结合学情自行布置。后者的教学应从前者所学内容引出,然后转入,重点深入,体现两者之间的衔接。学习评价要从两者的学习内容的贯通中提炼要点,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度。

  3、根据“小学阶段基于课标的教学与评价”工作要求,重点围绕等第制评价的校本化实施,具体关注教师的教学有效性、关注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引导教师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在课堂教学、活动任务布置等环节落实等第制评价工作;了解学生在课堂学习、完成参与活动等过程中的兴趣、自信心与成就感,推动快乐课堂的建设,促进学生增强自信、主动发展。

  4、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评价形式,发现课堂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进行整改。

  (三)夯实传统教研,加强创新教研,提升教师的研究力

  1、继续落实教研教学常规建设,抓好教学的五个环节。

  教案要求环节清晰,教学策略运用得当,内容详实,问题设计适合班级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认真设计学生作业,做到要求严格,指导有方,批改认真,反馈及时,辅导有效。

  平时工作中注意加强道德与法治的备课工作,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为目标,上好每节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师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它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灵活机动,根据单元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完成;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德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互相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2、扎实推进学科问题研究,有效组织针对性强的主题教研活动。

  区级层面,继续进行《单元视野下的法治教育学习活动设计与实践的研究》。集团层面,继续进行《低年级的目标导向下的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法治教育的活动设计与实施研究》。在暑期的培训中,区教研员也推进了一个全新的课题就是《“以案导学”在学科法治教育中的运用》,根据区教研员要求完成相关内容。

  (四)强化教师梯队发展,提高整体教师专业水平

  抓好骨干教师的专业引领作用。以集团、学校为平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好优质资源(区教研、集团联组教研内容),以点带面,逐渐形成一支具有研究能力、教学风格的专业团队,引领本学科教学水平的提高。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7

  一、教材分析

  该教材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精神编写,教材具有综合性、开放性、情感性等特点。增强了教科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形式活泼,富有童趣,使教材更具有亲和力。

  二、指导思想

  1、积极转变观念

  (1)树立综合的、开放的课程观

  综合的课程观要求我们走出以往的学科教学模式尤其是说教式德育模式,尊重学生的生活,根据学生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活动,积极引导他们在生活中饶有兴趣地学习、探究、体验,在学习中愉快地生活、成长,获取对社会的整体认知,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开放的课程观要求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注意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官职社会中新的`信息、学生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对教科书中提出的问题、预设的活动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及时、合理地调整教学目标,灵活有效地推进教学过程,增强教育的针对性、生动性和实效性。

  (2)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知和感悟,我们引导他们去关注生活,珍视学生独特的生活经验,强调体验式、探究式和研讨式等学习方式,帮助他们尝试着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就要尊重他们的权利和个性发展,在基本的是非标准基础上,允许他们在多元价值中做出不同的选择;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差异,关注“边缘儿童”,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帮助他们感受成长的愉悦。

  (3)树立与时俱进的教师观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的组织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我们的任务不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探究。为达到这样的目标,我们要放低姿态,与学生平等对话,倾听他们的需要;要尊重学生的体验和判断,不用既定的结论代替学生的思考;要和学生交朋友,勇于面对真实的自己,要关注生活,开阔视野,勤于学习,不断吸收时代的信息,与时惧进;对于教材倡导的教学活动,要在教学实践中进行探索和创新。

  2、注意整体把握

  为了体现一种儿童文化,使教材能真正成为学习喜爱的朋友,让他们愿意与教材中的儿童对话,教材中呈现的内容有很多细腻的生活场面和真实个案。然而教材中的范例只是一种提示,它并不是的或的。因此,我们要通过这些提示去整体把握教材,既可以利用这些范例丰富学生认知和情感体验,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进行合理的取舍,或加以适当的拓展。

  三、教学理念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品德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时要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教师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4、充实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语文等学科教学内容的紧密结合,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要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教学内容可以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包括社会生活中对儿童发展有意义的题材,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及时丰富、充实课程内容,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8

  制定工作计划的过程是个思考的过程,制定好工作计划以后,在心中基本上对某个项目已经有谱了,“胸有成竹”了。制定的过程中,已经将工作思路理清了,下面做起来就自然“水到渠成”了。下面是蒲公英阅读网为您整理的《八年级道德与法治学科学教学计划》,仅供大家查阅。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9

  20xx年xx月xx日我参加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新教材教师网络培训会。此次培训有两个内容:一是由主讲专家金利对新教材的总体进行解读并对教材的使用了一些建议;二是专家刘秀洪主讲,对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做了简单的梳理。通过这次的培训学习,我收获颇多。

  新教材力求从生活中的小事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好的道德实例和现实需求的法治知识,也应和学生一起解读、分析,更要带学生们走出教室,走进社会,观察、思考、感悟、实践。面对新教材,我们要多思考,多研究,做一名研究型、反思型的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书育人,做一位有眼光、有底蕴、有情怀的教育者,用德浸润和温暖儿童心灵,用法呵护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另外,新教材更加关注学情,从学生的问题出发,有句话说到“学无定法,贵在有法”。我们教师还应更加地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信心。

  新教材的探究内容多了,如何在一节课做到既要讲解知识点,又要放开课堂让学生去讨论去参与进课堂,讨论的时间要控制在多少分钟?教师的课程是否能按时完成?这些问题都是对教师的挑战。但挑战也是机遇,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看教师是否能掌握好自己的课堂,让学生更高效的学习,都是在为祖国造就人才。青年是中国的未来,从《思想品德》出发,将《道德与法治》融入进学生的教育中去,不断完善,不断进步。

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篇10

  培训中,我在方老师的讲解下对新教材有了较深入的理解。可以说新教材对我们教师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通过这次培训我所获得的感想与体会可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知道了新教材的编列目的、内容的设计

  培训中,方老师主要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新教材编列的目的,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教科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编列目的在于同世界性学校德育变革相接轨,以顺应时代的变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新教材内容的设计重点在知识、技能与能力的关系上,采取的内容编列策略是知识、技能引领,活动穿插,在学习知识、技能中来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同时,在解决日常问题的活动过程中适时地结合学生身边的例子加以讲解,这样有助于提高课程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学内容的设计与选编符合国家对课程标准制定要求,教材内容丰富,难度适中,对有关基本知识编排和叙述,正确、合理、也符合科学性。教材中的知识点相比以前老版的《思想品德》来说较新颖、实用。通过学习,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新教材的内容是由哪些单元组成,各单元又有哪些知识点的组成,以及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方老师所提供的知识框架对我们理解教材把握教材有着非常重要而又深远的意义。

  二、认识到整体把握《道德与法治》新教材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新教材不仅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只有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文化素养才能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只有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课程知识的主线,才能更好地将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因此较好的整体把握政治新教材、清晰地认识并把握好教材的结构,对于一个新入门的政治教师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认识到应该如何掌握新教材中的重难点

  通过方老师、安老师的经典剖析,使我认识到应该怎样突破新教材的重点难点;怎样才能深入浅出;怎样才能顺利打通学生的思维通道、掌握一定的学习要领,形成良好的政治素养;怎样才能将一个个知识点贯穿于我们的日常政治教学过程中。我已经认识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学习,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新教材贵在强调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让学生在通俗易懂但却蕴含人生哲理的知识点中轻松愉快的提高内在的政治素养,形成科学合理的人生观,价值观。

  此次培训,受益匪浅,在方丽敏、安子琴老师精彩的讲述中令我对新教材有了一个深入的了解,这将成为我在以后的教学中能够正确掌握新教材的重难点、驾驭政治课堂的宝贵经验。

推荐访问:法治 评课 道德 评价道德与法治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制的评课优质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模板最优秀 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 道德与法治这些事我来做评课稿 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课稿 道德与法治的评课万能稿 道德与法治评课稿范文 道德与法治上课了评课稿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