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天纬文档网平台! 心得体会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述职报告 疫情防控 事迹材料 工作要点 策划方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范文 > 学习强国 > 正文

建立了四个平台,-,强国社区(全文完整)

时间:2022-11-24 13:12:01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建立了四个平台,-,强国社区(全文完整),供大家参考。

建立了四个平台,-,强国社区(全文完整)

 

 建立了 四个平台 - 强国社区

  搭建平台 打造队伍 创新推进“三级联创” 活动

  北京市延庆县委组织部副部长 高英

  近年来, 北京市延庆县委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紧紧围绕全县生态文明战略实施, 健全工作机制, 夯实基层基础, 以发展带创建、 以创建促发展, 创新推进“三级联创” 活动,取得了 创建工作的明显成效。

 一、 建立“四个平台” , 强化创建保障

  我们通过搭建平台, 明确职责, 强化指导, 落实保障, 形成了 相互衔接、 相互促进、 环环紧扣、 整体提高的创建工作格局。

 一是建立三级责任平台。

 明确和强化创建工作的部门责任是确保创建活动取得实效的关键。

 我们把县、 乡 镇、 村三级组织的目标、 责任和工作内容有机联系到一起, 建立完善了 县抓乡 镇、 乡镇抓村、 村抓党员的三级责任平台, 使之互联互动, 协调共创, 上下联创。

 县委成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 18 个职能部门正职领导为成员的全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全县的创建目标和考核办法, 明确县委的关键责任、 乡 镇党委的直接责任、 村级党组织的具体责任、 各职能部门的协调责任, 把握大局出思路, 统筹规划抓协调; 各乡镇根据全县创建目标, 制定符合本乡镇实际的创建工作计划, 申报党建创新项目, 组织领导本乡 镇和各村的创建工作; 各村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制定具体工作任务和落实措施, 争创“五好” 支部, 全县形成了 层层有目标, 层层有衔接的创建责任体系。

 二是建立考核评价平台。

 考核评价是引导和推动创建工作的 1 有效手段。

 我们把创建工作作为考核镇、 村领导班子的重要内容, 结合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 修订完善了 《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 考核评价内容及评分标准》 , 在考核思想上体现科学发展观, 科学设置考核指标, 强化过程管理, 把“软任务” 变成“硬指标” ; 在考核内容上突出村“两委” 换届、 党员经常性教育、 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六议工作法” 的贯彻落实等重点工作, 特别是将发展的绩效作为创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考核方式上注重参考群众评价意见, 通过听取汇报、 查阅资料、 群众座谈、 民主测评、 实地察看、 综合评价等方式, 体现“农民群众反映好” 的要求。

 三是建立督导宣传平台。

 再好的决策制度, 不能以过程落实来保证, 等于没有。

 为此,县委专门成立了“三级联创” 办公室, 设立四个“联络督导组” , 每个联络督导组负责联系指导 5 个乡 镇, 并重点抓 1 个乡镇、 2-3 个村作为工作示范点。

 联络督导组将全面督查与重点督查相结合、 全过程督查与分阶段督查相结合、 明察与暗访相结合, 重点督查领导责任落实、 工作力量配备、 工作措施到位、 突出问题解决、 活动成效显现等, 指导、 支持、 配合、 协助乡 镇党委把县委的要求转化为镇村党组织的自觉行动。

 同时, 积极宣传推广龙聚山庄、 里炮、 东关等“五好标兵” 党支部在加强组织建设、 带动产业发展、 服务群众等方面的先进典型, 发挥其示范辐射带动作用, 促进全县创建工作整体水平的提升。

 四是建立工作保障平台。

 为基层党建工作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 是确保创建工作有效落实的基础条件。

 我们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建设, 配套完善了办公桌椅、 图书资料、 电视音响、 电脑网络等软硬件设施, 积极拓展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的综合功能,

 将其打造成党员学习教育的“活动中心” 、 群众民 2 主参政的“议事中心” 、 农民脱贫致富的“培训中心” 、 干部亲民便民的“服务中心” 、 丰富群众生活的“文化中心” , 不断增强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凝聚党员、 服务农民的功能。

 建立村级组织活动经费保障机制, 按照每个党员年人均不低于 100 元的标准核定列支基层党组织活动经费, 各基层党委按人均不低于 20 元标准进行匹配, 为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党员教育、 表彰先进、 走访慰问老党员、 困难党员及党组织其它活动提供经费保障, 确保党组织正常活动的开展。

 二、 建设“四支队伍” , 壮大创建力量

  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 选、 育、 管、 用并重, 着力打造“四支队伍” , 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选好配强村级干部。

 农村基层干部是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和建设者。

 我们以能力素质为取向, 坚持标准“选” 。

 对村“两委” 人选提出“六有” 标准, 健全科学的村干部识别、 评价标准, 大力推行村支部书记、 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和村“两委” 成员交叉任职, 真正把靠得住、 有本事的人充实到村级班子中。

 着眼提高“训” 。

 围绕新农村建设、 合作经济组织、 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村干部急需和紧缺的知识, 大规模集中开展村级干部任职资格培训; 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 培养工程, 三年共招收 415 名村干部参加学习, 为农村培养了一批“留得住、 用得上、 懂科技、 善经营” 的大学生, 优化了干部知识结构。

 立足规范“管” 。

 对村级主要干部工作实行“双向承诺制” , 建立了村干部履职档案管理、 村干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 探索建立适合农村特点的保障激励机制, 对基层干部工作上支持鼓励, 经济上改善待遇, 政治上格外关注, 生活上关心照顾, 精神上表彰激励, 有效调动了村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

 党员是党的细胞和党的活动主 3 体。

 我们大力加强党员先进性建设, “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 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

 党员教育重实效。

 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施意见》 , 建立了县、 基层党委分级负责培训制度,坚持和完善“三会一课” 、 中心组学习、 干部培训和轮训、 外派学习交流等制度; 不断丰富教育形式, 分类施教, 变党课“定期讲为经常讲、 固定讲为流动讲、 抽象讲为生动讲、一人讲为众人讲” 。

 党员发展求质量。

 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 预审制、 票决制和责任追究制, 实行对党员的谈话、 诫勉、 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 严把“入口” , 畅通“出口” ; 突出党员发展重点, 着重在村级后备人才、 非党员村委会班子成员、 农村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

 党内关怀聚人心。

 尊重党员主体地位, 深入推进党务公开, 建立了县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基层党代表和党代表列席全委会等制度, 保障党员民主权利; 健全关爱服务党员机制, 建立定期谈话、 定期走访慰问、 党内结对帮扶、 农村建国前老党员生活补贴等制度,设立“党员需求服务卡” , 成立“爱心服务队” , 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 , 使党员“惑时有人解, 平时有人访, 难时有人帮” 。

 三是开发农村人才。

 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

 为此, 我们实施三大“工程” , 培养建设新农村的骨干力量。

 实施“三选三培” 工程, 培养村级后备干部。

 评选和培养农村优秀青年人才、 致富能手和创业能手进入党员队伍, 推选和培训农村优秀青年党员成为致富带头人, 筛选和培育优秀的党员致富能手成为村级后备人才。

 采取“三荐三考” 方式, 选拔村级后备干部 700 多名, 建立了 后备人才库, 不断加强对村级后备人才的培养锻炼使用。近两年, 全县有 150 多名后备干部被充实到村“两委” 班子中。

 实施“1+1+X” 工程, 培养农村实用人才。

 充分利用首都人才、 科技资源优势, 启动“1+1+X” 工程, 导入培训、

 人才、 科技、

 4 信息资源, 通过结对子、 成立“科技之家” 和农技人才服务团、 建立网上科技信息共享平台等, 吸引、 鼓励高校与乡 镇加强在农业科技项目申报、 新品种推广、 农民培训等方面的合作, 由市级专家带动县级农村拔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 由此带动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成长。

 实施“五种模式” , 培养新型农民。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牵头抓总作用, 由县委组织部牵头 38 个职能部门, 依托 4 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 6 家社会力量办学机构、 15 家成人学校等教育平台, 采取产业推动、 信息引导、 扶助发展、 学历教育、 文化引领五种模式, 进行农业科技、 就业技能培训, 进行思想道德、 民主法制和诚信教育, 培养“有文化、 懂技术、 会经营” 的新型农民。

 四是壮大帮扶力量。

 建设新农村, 需要全社会的关心、 支持和参与。

 我们整合资源, 凝聚力量, 合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选派驻村指导队。

 从县直机关抽调 176 名干部, 组建、 下派新农村建设驻村指导工作队。

 广大驻村指导队员发挥自身优势, 参与基层群团、 经济发展等工作, 办实事, 强班子, 求发展, 发放宣传材料 5 万多册, 为群众办实事 935 件, 帮助引进项目 124 个, 引进资金 2803 万元, 提供致富信息 1483 条, 为新农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城乡结对帮扶。

 建立了 县直部门与村帮扶对子 108 个, 通过政策指导、 物资援助、 项目投放、 信息介绍, 为群众办实事 309 件, 帮助引进项目 58 个, 引进资金 2894 万元, 自身投入资金 472 万元, 帮助各村发展产业, 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 促进农民增收。

 大学生任村官助理。

 选派 426 名大学生任村官助理, 逐步构建了 集选聘、 培养、 使用、 考核、 激励、 淘汰于一体的规范化管理机制, 积极为大学生村官工作提供交流平台,创办工作简报, 指导工作, 总结经验, 宣传典型, 做到生活上关心, 工作上关爱、 组织上关怀, 激发其工作动力。

 5

  三、 推进“四个创新” , 拓展创建途径

  创新是党保持生机与活力的源泉, 也是推动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强大动力。

 我们更新观念, 推进“四个创新” , 积极拓展创建途径, 建设“推动发展、 服务群众、 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 的基层党组织。

 一是组织创新。

 适应环境和形势任务的发展变化, 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 不断激发基层党组织工作活力。

 延庆、 康庄、 张山营等乡 镇把地域相对集中或临近, 发展同一产业的村划成一片, 成立 “片总支” ; 沈家营、 四海等乡 镇以优势产业为依托, 把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 加大“两新” 组织党建工作, 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中建立党组织 85个, 在全县 46 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中全部建立了 党组织; 适应流动党员增多的新情况, 千家店镇在流出党员较为集中的城区建立“劳服中心党支部” , 强化对流动党员的动态跟进管理。

 通过组织创新, 形成了 资源共享、 优势互补、 配置合理的组织设置形式, 扩大了党组织的工作覆盖面, 增强了基层党组织凝聚群众共同奋斗的功能, 激发了 基层党组织活力。

 二是制度创新。

 制度建设具有根本性和稳定性, 对创建工作起着长期性的规范作用。

 结合全县实际情况, 我们重点加强制度、 机制的建设、 落实和创新, 提高村级党组织领导下的村民自治水平。

 研究制定了《延庆县村级管理工作规程》 , 明确了 村级组织的性质、 地位、 工作职责、 互相关系, 设计了发展党员、 村级决策等 19 套工作流程, 推进了村级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坚持“四权决策” 制度, 对涉及村集体和村民利益的九类重大事项, 实

 行“六议工作法” , 保障村民的知情权、 参与权、 表达权和决策权; 健全完善村务公开制度, 实行“四卡制” , 做到公开“内容、 程序、 时间、 阵地、 管理” 统一规范, 公开结果群众满意; 积极探 6 索社会中介机构管理村级财务新模式, 延庆镇、 大庄科乡 等乡镇委托会计事务所进行村级账务管理, 15 个乡 镇实行“双托管” 。

 在制度创新中, 涌现出一些具有较大影响的新制度、 新规范, 大榆树镇北红门村的“村民议事会” 制度, 得到了 市领导的肯定, 经过《人民日报》 等媒体宣传, 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应。

 三是载体创新。

 载体创新是丰富创建工作的有效切入点。

 我们坚持“无职党员设岗定责” 和“党员示范户” 制度, 全县农村设岗定责上岗率达到 85%以上, 发展“党员示范户” 2125 户, 带动辐射农户 6473 户。

 康庄镇西桑园、 大营等村党员在活动中带头种植“七彩甘薯” , 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 促进了该镇新的主导产业形成; 围绕争做“生产发展的领路人、 生活宽裕的实现人、 乡 风文明的带头人、 村容整洁的引导人、 管理民主的践行人” , 开展党员承诺制活动。

 全县参加承诺党员 5549 人, 2007 年完成承诺实事 4100 多件。

 井庄镇、 珍珠泉乡 等乡 镇在农村支部中开展了“亮身份、 挂党旗、 做贡献” 等活动。沈家营镇八里店村 14 名 60 岁以上的老党员组成了“夕阳红环境治安员” 队伍, 义务维护治安。

 实践表明, 加强创建载体建设, 有助于创建工作生动活泼, 形成特色, 扩大影响,落到实处。

 四是功能创新。

 基层党组织只有通过不断的功能创新, 让群众在政治上有地位、 经济上得实惠、 生活上有保障, 才能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我们结合新农村建设实际, 提出要立足于地位和职责, 着眼于新农村建设的形势和任务, 重点拓展和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动和促进新农村建设中的组织、 发展、 服务、 教育和政治等五项功能。

 强化组织功能, 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主体意识和参与热情, 提高其组织化程度, 凝聚各方力量共建新农村; 强化发展功能, 抓住第一要务, 研究制定村级经济规划, 明确主导产业, 发展村级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强化服务功能, 了

 7 解和维护农民在就业、 教育、 劳动保障、 社会保障、 医疗保障等方面的合法权益, 确保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强化教育功能, 加强新型农民培养的组织协调和落实工作, 加强党员管理教育, 增强党员的宗旨、 责任和服务意识, 提升党组织的...

推荐访问:建立了四个平台 - 强国社区 强国 建立了 完整

最新推荐